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ynsgxw-1-5178 发布机构: 云南省工信厅
生效日期: 2006-03-27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规划计划

省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及思考

发布时间:2006-03-27 浏览次数: 【字体:

 

  产业集群的概念是由美国商学院的波特(M.Porter)于1990年提出,是指一组同处于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内,在地理上靠近而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发展主要依赖四个要素:企业集聚、企业相互之间紧密的产业联系、严密的社会化分工、区域内发达的配套组织(服务、科研等)。
  省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培育小企业集群和跨专区的产业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一、省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日益深化,在民间自发和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下,许多地区出现了产业规模集群化发展的现象,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尤为突出。产业集群的出现,扭转了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的合理化和当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21个市中的14个市共有产业集群78个,集群企业48300家,从业人员252万人,2004年实现产值3504亿元,利润121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66.3亿元。1500个建制镇中,已形成专业特色经济的超过300个,其中年生产规模和能力20亿元以上的专业镇超过130个。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生产规模、较高生产水平、较完善产业配套能力的专业镇超过30个,这些专业镇拥有1000-5000家规模不等的企业,100-300亿元的生产能力,10-30万的生产工人,产业配套能力90%以上,形成了国内一流规模水平的专业市场和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并且定期举办国际性的技术产品交易博览会。
  河北省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有较快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到2004年底,河北省初步形成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各类产业集群139个,其中,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90个,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25个,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7个。2004年,全省5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977.2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营业收入总量的40.3%;完成增加值1588亿元,占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的39.9%;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44亿元、实现利润414亿元、上交税金91.2亿元,分别占全省民营经济出口产品交货值、实现利润、上交税金的46.4%、36.8%和28.6%。
  江苏省的产业集群大多数形成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过程中,到2004年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相对集中区有200多个。镇江市重点发展的眼镜、五金工具、工程电器等九大产业集群聚集各类企业近3000家,吸纳就业人员35万多人。2004年,九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55%,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板块,有效地提升了镇江工业化水平。杭集镇是全国著名的“中国牙刷之都”,2003年,杭集牙刷产业集群拥有牙刷及牙刷配套企业1602家,其中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86家,500万元以上25家,从业人员20035人,年产牙刷32.42亿支,牙刷品种1123种,产值25.5亿元,利税1.69亿元。
  浙江省近年来涌现了上百个年产值几十亿元的产业集群。2003年工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149个,约占全省制造业基地的50%,浙江工业呈现高度集群化的特点。杭州市桐庐县的分水镇制笔产业集群,有制笔企业632家,以制笔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1290家,另有各类工商户3000余家,销售到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各类笔达45亿支,销售额1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79元。
  启示之一 加强规划指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并不意味着企业扎堆发展,它是一种通过政府有意识的规划、引导,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产业集群的方向,确定产业集群的目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地区合作,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可持续化发展。福建省2004年11月4日下发了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闽委发[2004]13号),编制了《福建省“十一五”工业产业集聚及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专项规划》,有力的促进了福建省产业集群发展。2005年,福建省启动了第一批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重点项目计划,确定重点项目225项,项目总投资631.89亿元,其中2005年投资152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打造产值5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6-8个,产值1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30个。
  启示之二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拓展发展空间。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最有效载体。江阴市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的思路,合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逐步探索出“产业主题化、企业集中化、发展集约化、环境优质化、动作市场化”的集中区建设新路子。到2005年9月,建成高起点、高标准工业集中区26个,进入集中区企业4675家,实现销售收入1102亿元,占全市的63%,实现利税86.3亿元,上缴税收21.5亿元。园区的发展,推动了江阴市经济的高速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GDP638亿元,财政收入92亿元,工业总产值1897亿元,工业版税159.8亿元,有1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江苏省第一,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江阴市名列第三。
  启示之三 以加大投入为抓手,增强发展后劲。江阴市在搞好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到工业集中区创业,当老板、做股东。目前工业集中区引进民间资本项目2352个,总投资530亿元,完成投资311亿元,其中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70个,5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目前,广东南海已形成西樵纺织、大沥铝材、金沙五金、官窑玩具、盐布内衣、平洲制鞋等集群;发展中的集群有家电、光电照明等集群;潜在的集群或正在形成的集群是汽车及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制造等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强化了南海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2004年,南海全年引进项目1007个,计划总投资超200亿元人民币,总规模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计划投资额超千万元人民币的项目404个,投资总额占全部投资额的90%;计划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37个,总额超100亿元人民币。目前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在南海投资,其中包括东芝、松下、丰田爱信精机、日立、日商电子、美国美泰、沃尔玛、屈臣氏等知名跨国企业,投资总额达31亿美元,成为外资活跃、知名企业集中的地区之一。
  启示之四 以优化结构为重点,提升发展水平。河北省139个产业集群分布在120多个县(市、区),优化了区域经济布局,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些产业集群中,不仅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具有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的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有些还填补了河北省产业空白,弥补了河北省产业“短腿”。经农业部确认的河北省240家大中型乡镇企业和164家大中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中,产业集群企业占了70%左右。在产业集群中,有20家企业获全国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3800家企业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87件商标获河北省著名商标,50个产品获河北省名牌产品,78个产品获河北省优质产品,50名企业经营管理者获全国企业家称号。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
  江阴市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作用,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量,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江阴市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已形成特色冶金、石化深加工、软塑包装、精密机械、高档纺织等五个重点产业集群板块。
  启示之五 以集约经营为目标,挖掘发展潜力。鞍山市以塑造集群品牌为突破口,发展了钢铁、镁制品、滑石、纺织、箱包六大产业集群,打造“四都两乡”,即打造中国的“钢铁之都”、“滑石之都”、“镁砂之都”、“玉石之都”和“纺织之乡”、“箱包之乡”,产业集群成了鞍山市集约发展的品牌和形象特征。 
  为解决规模小、投资少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土地瓶颈制约,江阴市提出10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原则上进标准厂房的要求,全面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步伐。已建成标准厂房59万平方米,在建31万平方米,即将启动116万平方米,有效缓解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缺土地、缺厂房的矛盾。
  启示之六 以改善环境为突破,保护发展热情。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从2000年开始由镇属集体企业的资产经营公司出资建立技术服务中心,斥资千万元引进国外先进的模具平台,解决了中小企业因缺乏技术和设备导致模具不过关的难题。平台建立以来,已为80多个企业提供500多套模具,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企业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该镇还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进出口贸易公司、报关公司和统计信息网等服务平台,为众多中小企业解决新技术应用、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等难题。古镇镇与上海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合作建立中山市照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解决灯饰产品质量标准化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该镇灯饰业的质量管理已有很大进展,“古镇制造”成为灯饰质量保证的代名词。而同期同为灯饰专业镇的一些地方,因产品质量不过关,逐步被市场淘汰,优势企业不得不迁移,被古镇灯饰产业集群所吸纳。
  为保证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江阴市积极建设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把发展服务业、建设大物流、兴办大市场作为推进产业集群的一个突破口,引进流通企业200多家,年交易额超过90亿元,极大方便了集群企业。为解决企业发展中环保因素的制约,江阴市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了26个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0.5万吨,铺设污水管道152公里,解决了集群企业的排污难问题,使集群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对我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云南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产业开发度不高,产业集群尚在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2004年,全省工业产值不足10亿元的县达87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68%,尚不足省外一个大的产业集群的产值。以茶叶为例,2004年,我省茶叶种植面积达280多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9万多吨,居全国第三,涉及茶农600万余人。目前,在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个县(市、区)生产茶叶。在思茅、临沧、西双版纳等主产区,茶叶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仅在勐海县就有各类精制茶厂40多个。2004年,全省茶叶产值仅19亿元,多为初级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缺少研发机构,产品开发度不高。
  我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工作,必须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规划,根据全省产业布局和导向,结合各州市县产业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以资金、产品、技术和品牌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围绕烟草及配套、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医药、信息、建材、农特产品加工、造纸全省十大重点行业进行发展,向重大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集聚。推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关系,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1、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一是将产业集群发展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衔接,使产业集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提出发展目标,制定工作措施,扶持、引导、规范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培育一批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开展“省级产业集群”创建活动,以带动全省产业集群发展。对列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的,给与重点扶持。
  进一步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政府有关部门要将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制定、落实各项鼓励政策,指导、帮助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要素市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扶持中介组织发展,搞好环境保护,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提升工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园区是产业集群的载体,园区要突出产业特征,产业集群要围绕园区发展。云南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等美称,经过多年的努力,很多产业如烟草、花卉、茶叶、生物制药等已初具规模。云南产业集群的发展要与30个省级重点园区建设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围绕重点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同时注重园区的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好园区发展与土地有效利用、园区发展与综合利用、园区发展与保护农民利益、园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完善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气、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要素配置的服务中介组织建设,优化企业间的生产协作流程。
  3、建立健全服务支撑体系。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推动服务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六个中心”:一是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着力于产业集群结构升级,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鼓励企业建立自有技术研发机构的同时,加大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中心,面向整个产业,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产品检测中心。着力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增强产业集群的自检能力,建立产业集群产品检测中心,根据集群企业需要,搞好产品检测服务。三是建立产业信息中心。着力于提高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建立产业信息中心,扩大国内国际业务交流,开展电子商务,解决信息闭塞,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四是建立人才培训中心。着力于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建立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五是建立信用担保中心。着力于解决产业集群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在重点产业集群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中心,搞好融资担保服务。六是建立创业辅导中心。着力于催生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立创业辅导中心,向企业初创者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解决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4、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在各级财政新型工业化和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引导和扶持重点产业集群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用担保中心、创业辅导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财政安排的技术创新资金、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重点项目扶持资金、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等,应将产业集群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市、县(市、区)政府也要根据财力情况对产业集群予以相应支持。要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产业集群企业融资创造方便条件。
  5、加快发展专业经济。打破行政、区域、地区限制,举全省之力,围绕全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专业经济。重要结合大力促进专业村、专业镇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通过工商联动,工商互动,发展专业市场、专业街经济;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延伸、配套产业;发展附加值高终端消费品的工业产品。

          

【打印正文】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