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ynsgxw-1-5193 | 发布机构: | 云南省工信厅 |
生效日期: | 2006-09-04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挥云南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生物质能源大省
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石油进口不断增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能源问题日益严峻。能源的多元化、可持续与环境友好以及降低进口依存度已是大势所趋,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我国提高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因其可再生、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型替代能源的首选。
云南气候条件优越、热区资源丰富,拥有多品种能源作物的适生条件,未利用土地资源较多,电力、水资源充足,生产技术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云南省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应积极实施国家能源战略,通过制定规划,明确生物质能源发展思路,确保我省生物质能源产业科学、有序、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打造生物质能源大省。
一、云南省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重要性
(一)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能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状况
多年以来,云南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都存在着缺口,一直是一个能源净输入省份,我省水能资源十分充足,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油气资源较为贫乏。从2003年起,我省石油制品的输入量占输入能源的比重达到52.6%,开始超过煤炭输入量,成为云南输入能源的主要品种。云南既无油田,又无炼油厂,每年需从省外进口成品油400万吨以上。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云南对石油制品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
2005年,全省成品油消费量为401万吨,其中汽油114万吨,柴油287万吨。据预测,今后十五年我省成品油消耗量将以年均6%的速度递增,预计2010、2015、2020年成品油消耗量分别为625、955、1400万吨。按有关掺烧标准(E10)计算,三个时期燃料乙醇需求量分别为62、95和140万吨,生物柴油需求量分别为400、600和800多万吨。此外,随着掺混技术的提高及灵活燃料汽车的使用,乙醇燃料的需求量还将大规模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二)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使用生物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而燃料乙醇是一种清洁、环保的生物能源。据相关资料测算,如果按建设年产3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和80万吨生物柴油的“绿色油田”规模计算,云南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30万吨。建设生物能源基地,既能改善生态环境,还可进一步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
(三)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能够加快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步伐
我省是经济发展滞后的边疆民族省份,广大的山区、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很低,“三农问题”突出。发展生物质能,可在广大的农村形成规模化能源作物种植产业,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工业装置建设地,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加速建设地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十一五”期间,按云南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按目前市场销售价5000元计)50亿元,按综合消耗每吨乙醇需薯类7.5吨计,需要原料750万吨,可使农民增收22.5亿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这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对于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对于云南县域经济的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到2020年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产量分别达到300万吨和80万吨,我省农民每年可新增收入100亿元,在原料基地建设上增加约400万个就业岗位,在加工生产环节上增加6000个岗位,将促使500多万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生物能源产业和中小城镇转移,新增农业增加值近50亿元。
(四)燃料乙醇产业可发展成为云南省的一个新兴产业
酒精(乙醇)作为一种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及军事等多种行业。酒精还可以按适当比例和汽油混合得到汽油醇,作为内燃机的燃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乙醇除作为燃料外,还可用于生产需求旺盛的乙烯,聚乙稀、聚氯乙稀等有机化工产品,副产的CO2可用于生产新型、安全的可降解塑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既可以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又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产业本身和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吸收大量劳动力。乙醇产业的发展将为我省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和循环经济开辟一条现实通道,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战略产业和环保产业。
按《云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云南生物质能源产业将初具规模,形成年产燃料乙醇100万吨、生物柴油27万吨的生产能力,将新增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到2015年,云南省生物能源产业有较大发展,形成年产燃料乙醇250万吨、生物柴油60万吨的生产能力,将新增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工业增加值55.8亿元;到2020年,云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有望发展成我省一大优势产业,形成年产燃料乙醇300万吨、生物柴油80万吨的生产能力,将新增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工业增加值68.4亿元。燃料乙醇产业将成为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之一。
二、云南省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比较优势
(一)原料丰富
云南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特点,热区和亚热区面积较广。目前可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品种达十几种,有木薯、红薯、甘蔗、马铃薯、巴蕉芋等,适宜生物柴油开发的则有膏桐(俗称麻疯树)、橡胶籽油、桐籽油、蓖麻籽油等。2005年,全省种植各种薯类作物面积100多万亩,按木薯亩产2.5吨、红薯4.5吨、马铃薯3.3吨计,产量分别为250万吨、450万吨、330万吨;按鲜薯淀粉含量不同测算,可分别生产燃料乙醇45万吨、55万吨、30万吨;2005年甘蔗种植面积400万亩左右,生产甘蔗1600万吨,蔗糖160万吨,糖蜜酒精15万吨。
据统计,云南木本油料资源量及可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全国适于膏桐生长的干热河谷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云南占70%。
(二)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据统计,2005年全省生产酒精30多万吨,其中:糖蜜酒精15万吨,薯类淀粉酒精近10万吨,小型白酒企业生产酒精约8万吨,社会消费量连续几年都维持在30万吨左右。
全省制糖业通过整合后现有36户法人企业,拥有机制白糖生产线79条,酒精生产能力15万吨。在实际生产中,当生产酒精效益好于生产白砂糖时,酒精产量就会相应有所增加。2005年吨酒精平均工厂成本为3330元,最低为2413元。如果考虑把食用酒精转化为脱水燃料乙醇,每吨平均增加成本100元计,工厂成本不到3400元,比粮食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低1600元。
我省还有淀粉酒精生产企业10多家,其中规模超过1万吨的有5户,生产原料主要是木薯、脱毒红薯等非粮食作物。
2001年开始,从提高设备利用率考虑,我省的元阳糖厂、红河糖厂、南伞糖厂、芒市华侨糖厂、江城糖厂等一批制糖企业都对酒精车间进行了改造,榨季以糖蜜为原料,榨季结束后以木薯为原料,做到了酒精的常年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以元谋县龙川江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薯类淀粉酒精生产企业,也加快了木薯、红薯原料基地的建设,将乙醇生产能力改造提高到了5万吨。
(三)生产成本比较低
用木薯、红薯、甘蔗等低价值原料来生产燃料乙醇加之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我省生产的燃料乙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按7吨鲜木薯、8—9吨脱毒红薯可分别生产1吨燃料乙醇计算,其他生产成本分别为3900元/吨和3800元/吨。再结合二氧化碳的回收、沼气替代燃煤、酒糟做肥料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每吨乙醇还可降低成本400元左右。
由于木薯、红薯等原料的种植不占用良田,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成本,与粮食比较,成本价位较低,而且,木薯、红薯等作物在云南种植历史悠久,很容易在全省推广种植,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发展县域经济将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四)有广阔的适宜土地资源
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品种,而且也造就了立体型的土地资源。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云南有边际性土地6795万亩,位居全国第三。据农业厅、林业厅初步估算,目前我省尚有4000多万亩土地资源,可用来种植木薯、红薯、甘蔗、膏桐和橡胶等生物能源作物和植物,其中:
在滇南、滇东南、滇西南等主要种植区域,有1300万亩土地可供种植木薯。
在滇东北、滇西北、滇西、滇中的干热河谷地区,约有1000万亩土地可供种植红薯。
在德宏、临沧、保山、思茅、红河、西双版纳、玉溪等7州(市),有500万亩土地可供种植甘蔗。
全省还有1200万亩宜林荒山可供种植膏桐、橡胶等木本能源植物。
(五)有境外替代种植的优势
毗邻云南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有1.9亿亩剩余耕地适合种植生物能源作(植)物,其中有3000多万亩土地资源可合作开发,为我省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提供了宽广的合作领域。而且,通过“境外替代种植”,既可形成禁毒“绿色长城”,又进一步保障了原料供应,利国利民。
(六)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人才优势
云南是我国传统的乙醇生产大省,有悠久的生物质发酵生产乙醇的历史,在乙醇的生产技术、生产线维护管理、技术管理人才、技术工人、产品销售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积累,具备燃料乙醇装置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较好基础。
技术支撑条件基本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省内涉及林业、农业和工业发酵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对生物质能原料的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和燃料乙醇工厂设计、加工工艺技术、所需生物制剂及生产技术已有所储备,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支撑能力。种植方面主要有云南农大、云南林学院、省农科院、省林科院、云南植物研究所,工厂设计、工艺技术及生物制剂方面主要有云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作为支撑。
三、云南省生物质能源规划发展目标
为了促进我省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省经委在《云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全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形成年产燃料乙醇100万吨、生物柴油27万吨的生产能力;到2015年,全省生物能源产业有较大发展,形成年产燃料乙醇250万吨、生物柴油60万吨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成我省一大优势产业,形成年产燃料乙醇300万吨、生物柴油80万吨的生产能力。
四、推进云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目前我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所依赖的资源、技术、市场和政策条件来看,要实现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当前关键要解决好争取国家把云南列为燃料乙醇试点省份、生物质能源的资源落实、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问题。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品种选育、种植规划、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制定有利于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投资、价格和税收政策,解决好产品销售渠道等环节的有关问题,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头作用,广泛吸收社会企业参与,形成完整的生物质能源生产、混配和销售体系。
根据目前我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建议下一步抓紧开展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生物质能源产业具有战略性、系统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过程复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其中,在起步阶段政府的强力推动特别重要。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领导,组织好各种社会资源,引导产业高效、有序地发展。相关各部门、单位、团体要保持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在政府的统一布署、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
(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坚持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同时推进。
国家已将我省作为生物柴油的一个试点明确下来,但是燃料乙醇至今为止并未把云南列为试点。我省有发展燃料乙醇的诸多优势,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把云南确定为绿色能源基地并作为推广燃料乙醇的试点省份,纳入国家总体规划。
(三)建立生物质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产业的发展,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的必要扶持与引导尤为重要。政府主要应在科研投入及产业化方面给以大力支持。我省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的同时,自己应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风险创业机制,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同时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促使云南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得又快又好。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相关配套文件,按照国家有关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科技投入、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如: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研究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政策等。
(四)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与“走出去”战略、替代种植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走有云南特色的生物能源发展之路
国家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实施“走出去”战略。
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程,是根据中、缅、联合国禁毒署三方有关跨境禁毒执法合作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是云南“禁毒防艾”工作的创举,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被誉为“绿色禁毒工程”,联合国禁毒署称这项“金三角”绿色禁毒工程是“全球禁毒史上的创举”、“造福全人类的宏大工程”。该项目工程实施至今,在我省4060多公里边境线之外,逐步形成了一条禁毒的绿色长城。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毗邻,这些国家境外热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云南走有自己特色的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之路有重要意义。
(五)加强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支撑体系
鉴于生物质能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各国都非常强调产业的知识产权,不惜投入重金,以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云南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的协作效应,尽快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针对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贮运流通等各产业环节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逐步建立旨在提高产业效能和竞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六)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应选择团队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发展后劲足、具备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其逐步成为项目区或整个产业的发展龙头,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七)加紧对生物质能源进入市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
当前应抓紧开展生物质能进入市场各个环节的研究,找出其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应急方案。
(八)加大对生物质能源使用的宣传
生物质能产业涉及千千万万的种植户和消费者,要成功的推广应用,必须取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媒体、利用各种场合、采用多种手段向全社会、农民、消费者宣传生物质能。必要时,可专门成立一个宣传小组从事该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