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ynsgxw-1-5200 发布机构: 云南省工信厅
生效日期: 2006-09-22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规划计划

对加快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6-09-22 浏览次数: 【字体:

云南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优势,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茶产业作为云南的重要传统优势产业,在云南经济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

一、云南茶产业概况

2004年全省茶园面积达287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26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9.51万吨,仅次于福建、浙江,居全国第三位;茶叶总产值约4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亿元,二、三产业产值21亿元,居全国第十位。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0多万亩,茶叶产量11.59万吨,普洱茶加工量约占50%,总产值45亿元。云南129个县(市、区)中,有110个县市区种植茶叶,种茶人口600多万人,涉茶人口1300万人,占云南人口总数的30%云南贫困山区面积大,人口多,在许多山区、半山区,茶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吃盐穿衣,供孩子上学,主要靠茶叶收入。茶是他们的生命产业,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对云南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云南茶园面积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全国第三,茶产业产值却仅仅排全国第10位、出口量排第8位。究其原因,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

种植管理粗放。云南省茶园零星分散,种植水平低,老茶园、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全省现有低产茶园100万亩,亩产不到30千克;良种化程度低,而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却滞后,其种植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9.4%;名优茶产量仅占总产量14.4%。全省茶园亩均产茶39.1千克,比全国水平低13.6千克;每千克均价不到10元,低于其他省区18.5元的水平。世界茶园平均每亩单产76.67千克,全国茶园平均单产约为51.02千克,而云南约为42千克左右,全国平均亩产值996元,云南仅840元;全国茶叶每千克平均价23.1元,云南仅为13元。综观其他产茶省份,浙江茶园总面积202万亩,总产量12.5万多吨,茶叶农业产值33.7亿元;福建茶园总面积200万亩,总产量14.3万吨,茶叶农业产值18.8亿元。

产品附加值低。云南的多数茶厂,生产设备老旧,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在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深加工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实力弱、品牌多而杂。云南有茶叶初制所3000多个,茶厂 3500,年均加工量不足30吨。茶叶年产量2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98,1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33,3000吨以上的企业则只有3;普洱茶生产企业1100多家,品牌多如牛毛。98%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生产经营。 

市场培育滞后。全省没有一个能够系统宣传、介绍、展示云南茶叶上规模、上档次、功能全的茶叶交易市场。目前,云南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三个茶叶市场,商户主要是福建商人及中小散户,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混杂,以原料茶为主。云南许多大小茶厂、茶店,均自己生产、销售各种普洱茶,不仅品质难以保证,且价格极为混乱;因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识有限,致使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使云南普洱茶声誉受到极大损害。相比之下,我国北方地区交易量和规模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3亿元;福建安溪茶叶交易市场,年交易额4亿元;浙江新昌龙井茶交易市场,年交易额3.8亿元。这些市场,对当地及辐射地区的茶叶发展都起到了强劲的带动作用。

二、云南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政府重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南茶产业的发展,2005年专门召开了全省茶叶工作会议,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562号),提出要将云茶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使之成为云南继云烟云花云药之后的又一知名品牌。到2007年,全省茶园面积要保持300万亩左右,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叶采摘面积达到260万亩,产量达到13万吨,出口创汇达到7000万美元,茶叶总产值达到70亿元,其中茶叶农业产值达到30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到201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投产面积280万亩,茶叶总产15万吨,出口5万吨。全省茶叶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1亿美元。

生态条件好。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云南地处亚热带山区,气候温和而湿润,日照短而多雾,土壤有机质丰富而排水通畅,茶叶嫩度好、茸毛多,芽叶内含物积累高。早春回温快,春茶上市可以比闽、浙茶叶早一个月以上;采收期长达10个月,有利于均衡生产。云南茶叶生产以资源采集型为主,开垦山坡地种植,基本无污染,农药残留量低,茶叶品质高,甘醇回味,经久耐泡。

    种质资源丰富。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37个种、3个变种茶组植物中,云南有33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25个种和1个变种是云南独有的。云南广袤的高原、山谷、丘陵上生长的不同类型的大茶树和古茶园,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树资源活体园。云南独有的大叶茶种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良茶树品种,其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均高于国外良种和国内其他茶区的小叶种。

科研力量较强。云南有丰富的野生物种资源库,建有专业的茶科研所,培育了云抗10号等优良品种。云南农业大学和一些地区的农校设有茶叶专业,具有培养茶叶技术专门人才的基础。

市场前景好。据专家预测,茶叶将主导21世纪的饮料市场。世界茶叶市场前景较为乐观,有机茶增长较快,年均增幅25%以上。国内消费潜力更大,比如,2000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只有375克,低于世界人均年消费约500克的水平,也大大低于日本等国1200克的水平。近年来,全国各地到云南采购茶叶十分活跃,包括浙江、福建、四川、湖南等产茶大省。广西横县年产5万吨茉莉花茶,其中80%的茶胚来自云南。近年来,普洱茶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茶叶消费的新时尚,云南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对加快云南茶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云南是个多山的地区,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94%。因此,云南的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困难也在山。茶产业是最能发挥山区优势的产业。云南要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引导其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做到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市场专业化

提升园区辐射带动作用,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指导、服务和管理的职能,在思茅、版纳或昆明加快推进有利于茶产业发展的特色园区建设,围绕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六个中心:一是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中心,面向整个产业,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产品检测中心,着力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三是建立产业信息中心。扩大国内国际业务交流,开展电子商务,解决信息闭塞,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四是建立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五是建立信用担保中心,着力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搞好融资担保服务。六是建立创业辅导中心。着力于催生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茶产业是云南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只要引起重视,加大投入,资源优势就会变成经济优势。通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形成了如云南滇红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龙生集团公司、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勐海茶叶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叶实业公司、腾冲清凉山茶厂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集团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雏形。政府应该借鉴打造五个“10重点工业企业的成功经验重点扶持“10户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让优良资源向大企业和优秀品牌集中,推动云南省茶产业快速良性发展。

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结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大力宣传云南茶文化,发展云南茶旅游,建设云南茶叶博物馆,普及茶文化知识,让世界走进茶的故乡,了解茶的故乡。

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为追求健康长寿,人们对天然的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趋之若鹜。要适应这种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茶叶的品质特性,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和茶用品,不断延伸茶的产业链,做强做大茶产业。同时,在茶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与发挥云南花卉、天然药物的种植优势紧密结合,开发香花茶、草药茶、保健茶的产品和市场。目前,耗资2.2亿元、年产十万吨的原生茶生产线已经在临沧市的澜沧江集团全面建成,它的投产将提升云南茶产业产品开发水平。

    创造名牌,开拓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市场占有率。浙江以龙井茶这个独有品牌,2.73万吨的名优茶创产值14.8亿元,平均每千克54.8元。云南名优茶仅有0.78万吨,产值1.47亿元,平均每千克18.85元。普洱茶、滇红是云南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的名优茶,要尽快建立技术质量标准,打造普洱茶、滇红系列的名牌产品,申请普洱茶的原产地保护。以品牌带企业、以企业带行业、以行业带产业推动云南茶产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专业市场。目前全国主要茶区都建立了产地批发市场,仅浙江就有40多个。而云南作为产茶大省,市场建设滞后,专业市场刚刚起步,有场无市,无序竞争,严重制约着茶业的发展。因此,在普洱茶、滇红产地建设茶叶批发市场,培育和壮大昆明中心城市茶叶的绿色批发市场,建立茶叶销售网络的电子商务绿色市场,举办全国茶叶交易会、名优茶展销会,制定鼓励开拓茶叶市场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要发挥云南茶叶的优势,紧密结合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开拓茶叶的绿色国际通道。

    走出去,引进来,建设开放式的茶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须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建设开放型、外向型茶园,发展定单茶创汇茶,建设开放式的茶产业。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吸引非茶企业投资茶业,开展与国内外茶叶大企业的合作,促进茶叶深加工和形成全球性的营销网络。

【打印正文】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