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ynsgxw-1-4830 | 发布机构: | 云南省工信厅 |
生效日期: | 2005-07-01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通知事项 |
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方案
为促进全省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以及《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工程方案。
一、重要意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 349 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6%;增加值 91.5 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 9.47%;实缴税金 4.53亿元,占工业税收的1.4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33.87%。尽管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起步晚、总量小,发展严重不足,与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极不相称;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提高加工规模和质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依托优势资源,选择粮油、蔗糖、茶叶、畜禽、乳品、蔬菜、果品、饮料、调味品、食用菌、薯类、麻丝、林竹、橡胶和生物医药15个具有加工潜力的重点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扶优扶强,培植 200户骨干企业、20个省和国家的名牌产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10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二)指导原则
坚持合理布局,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各地资源状况,支持资源有保障的企业壮大生产规模,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兴建原料基地,使原料生产和加工协调发展。初加工依托资源就地就近布局,精深加工相对集聚发展。
坚持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业;鼓励发展以生物资源创新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
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参与农产品开发。
坚持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和保护并重,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三)发展目标
到2007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610亿元,年均增长16%;增加值 达150亿元,年均增长14%;累计新增就业30万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20元;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
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 16%,力争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250亿元,年均增长15 %;累计新增就业70万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70元;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
三、重点产业
围绕《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发展以下15个产业:
(一)粮油加工业
在粮油主产区和集散地大力发展以粮油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和饲料业,积极开发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特色加工业。重点支持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
(二)蔗糖加工业
不断提高制糖业的规模化和集团化水平,提高精制糖的比重,拓展糖产品在生物、制药、化工等方面的应用领域。
(三)茶叶加工业
加大无公害精制茶叶的开发和加工生产,提高优质名茶比重,重点支持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提高装备和技术水平。
(四)畜禽加工业
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标准化、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和外销及加工原料基地;重点发展现代化屠宰、深加工与冷藏相结合的大型肉类综合加工企业;加强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五)乳制品加工业
加强奶业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适应不同年龄需要的乳制品;整合乳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科工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带动规模化加工、奶畜养殖、饲料种植及加工产业化。
(六)蔬菜加工业
以保鲜、快捷、出口为主要发展方向,合理采集、精细加工、保持特色、建立诚信营销链,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蔬菜深加工企业,重点支持大型保鲜、加工、配送企业;积极发展花卉食品产业。
(七)果品加工业
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形成区域化、良种化、规范化、多样化的种植加工基地;支持企业对果品进行打腊保鲜、冷藏保鲜、包装保鲜,瓶、袋、罐装加工;积极发展以果品为原料的维生素、胶囊产品;加强野生果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八)饮料加工业
引导企业按照GMP认证及许可证管理的要求,重视生产环境建设和质量体系认证;支持企业开发生产纯天然、保健型、功能型的饮品。
(九)调味品加工业
积极发展脱水、冻干、精粉、精油萃取等精加工调味品;重点支持企业利用我省特有资源,提升传统工艺,开发生产特色风味的调味品。
(十)薯类加工业
以马铃薯为重点,围绕主产区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支持产品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
(十一)菌类制品加工业
以保鲜、快捷、出口为主要发展方向,积极生产精、细、特野生菌产品;重视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
(十二)麻丝加工业
积极支持麻类、蚕丝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加强粗加工环节的污水治理。
(十三)林竹加工业
重点发展制浆、木材加工、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林产化工、竹藤制品、非木质化资源开发等加工业。支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积极拓展林竹产品加工的范围、领域和深度,实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十四)天然橡胶加工业
支持天然橡胶加工企业开发生产精深加工产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发展大型橡胶企业。
(十五)生物医药加工业
积极支持企业不断拓展生物提取物的适用领域和市场空间,利用各类生物提取物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天然药品;重点支持现有天然药物生产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中心,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发和研制新药,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利用科技和现代制剂手段,改造提升传统药业和民族药业。
四、保障措施
(一)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围绕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定位和区域布局,重点扶持有实力的加工企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增加品种,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布产品目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发展一批、整合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重点支持200户基础条件好、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推行企业标准化生产
把推行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与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标明产地、质量、标准等级的标识制度。鼓励重点企业参照国际标准,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抓紧建立“云南农产品加工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国际国内行业发展动态、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行业自律,维护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利益。在主要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组建省级行业协会,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强投资、技术、担保、项目咨询、质量检测、人员培训、行业资讯等服务体系的建设。
(四)实施名牌战略
对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给予重点扶持和服务,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扩大名特优产品生产规模;引导和指导企业进一步做好产品生产、分类和包装的改进工作,做到安全卫生,精致规范,提高产品的档次;加大打击制假售假力度,依法保护名牌产品;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提高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尽可能做到优质资源向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
(五)加快营销网络建设
加大对省内农副产品营销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鼓励企业在重点产品集散区建设大型销售市场,发展电子销售网络。对鲜、活农产品加工品实行省内绿色通道,协调好铁路、公路、空运和水运计划。
(六)构建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连接机制
引导和鼓励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积极协调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关系,尽量减少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支持重点企业以品牌、技术、市场、资金为纽带,与原料初加工企业或原料生产基地的农户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和规避市场风险。
(七)加强项目管理
加大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前期投入和工作力度,指导各地依托当地优势,搞好项目规划;对省重点扶持项目,做好跟踪问效和信息统计工作;实行云南省农产品加工项目管理备案制,抓好农产品加工项目储备,建立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做到新建一批、投产一批、改造一批、储备一批,增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