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1051400000117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1-05-14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对云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40042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5-14 浏览次数: 【字体:

A类

公开


云工信信产〔2021〕119号


对云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400423号提案的答复

周以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云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提案》(委员提案第120400423号),已交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聚集地方优势产业方面

(一)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信息产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位推动下,全省信息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0%。

一是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省委、省政府围绕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先后出台了《加快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省工信厅组织编制了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云南省信息产业施工图及3年行动计划,出台了加强全省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意见,编制了招商引资指南,建立完善了省信息产业统计监测办法,规划布局了一批重点州市、重点园区,围绕基地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配套服务等出台了一批产业扶持政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营收实现高速增长。2015年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以来,我省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2020年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26亿元、1004亿元、1238亿元、1465亿元、1703亿元,平均增速超过20%。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在25%以上增速。2020年,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2%,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29.5%;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0.8%。

三是产业门类日趋完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通过技术合作、产业引进与培育,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我省实现了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液晶电视、柔性显示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云南造;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产业培育方面,华为、浪潮等一批云计算大数据中心落地云南,组建了多个省级大数据研究院;在新技术研发方面,与中国电子、航天科技、中科软、北航、国防科大等广泛合作,组建了创新中心、工程中心和孵化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

四是招商力度不断加大,落地服务更加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招商引资与对外合作,重要企业、重点项目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拜访、接待、会见、签约。目前,已有华为、中兴、百度、腾讯、阿里、浪潮、紫光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与云南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先后落地,示范带动效应明显。规划布局的重点州(市)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东部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对接洽谈项目引进,解决落地问题,一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成功落地云南。目前,共引进有影响力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20余家,产品覆盖10多个产业门类。

五是产品出口不断扩大,外向型产业特色明显。据昆明海关统计,2016年—2019年,全省电子产品制造业分别实现15.14亿美元、18.32亿美元、20.1亿美元和25.9亿美元的出口额,约占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收入的50%、48%、42%、40%,外向型经济特征开始显现。

(二)推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全省“一核、四群、一带”信息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一是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聚集区。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业态培育取得新突破。二是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本形成以保山、丽江、楚雄为主的硅电子材料产业群;以昆明为主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群;以昆明高新、玉溪高新、红河经开、文山砚山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群;以昆明为主的光电子和稀贵金属材料产业群;三是围绕对外开放经济走廊和沿边经济带,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出口加工产业群。红河、文山、德宏等出口加工区建设加速,红河综保区建设初见成效。据昆明海关统计,2020年全省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34亿美元出口额,占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收入38.5%左右,外向型经济特征显现。

在信息产业集群细分产业方面,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领域。云南硅锗铟镓等资源丰富。电子材料产业占比已超过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1/3,云南锗业已实现砷化镓、磷化铟电子材料布局。贵研铂业在贵金属电子封装材料方面已建成集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生产的一体化平台;云南隆基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有机硅和碳化硅等硅产品及下游加工器件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光电子产业领域。云南初具规模。在红外及夜视领域已形成从材料到整机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已集聚昆明物理研究所、北方夜视、云南锗业、蓝晶科技等一批极具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人工智能领域。云南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应用技术工具、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多个环节均有所布局。如: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企业落地云南后,在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数字工业、机器翻译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均开展研究院建设和应用项目建设;新型智能硬件领域。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手表、手环、耳机)、智能家居、车载电子和导航等移动智能终端已形成产能,出口“两亚”。云南熙祥航空科技建立无人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及培训产业链;红河以晴智能科技产业园建成智能硬件自动生产线;深圳优必选机器人生产线落户昆明呈贡。

(三)十四五期间全省信息产业打算

到“十四五”末,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9%。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增强,产业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质量效益大幅改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重显著提升,信息产业在云南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

为适应“十四五”新形势新要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挥昆明在全省信息产业的核心驱动作用,整合州市产业基础,谋划未来产业新方向,着力打造“一核、一区、两翼、多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核:昆明市是全省信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核心带动作用凸显,充分发挥昆明人才、技术、资金密集的优势,主要依托昆明官渡数字经济产业园、呈贡信息产业园,整合土地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打造示范区产业核心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光电子等产业。主要布局技术研发、产品孵化、应用及产业化、国际产业合作、辐射支撑平台、国际通信枢纽、国际大数据中心、区域国际总部、人才培养等产业和功能要素。重点打造国际通信及增值服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视觉和信息技术服务等6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总部经济。

一区:以滇中新区为主,打造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新型显示产业高地。盘活滇中新区已有园区载体、标准化厂房等要素存量资源,发挥京东方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完善新型产业链条,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

两翼:从空间布局看,以昆明为“核心”,位于其西北和东南方向。西北翼:重点发展以保山、丽江、楚雄为主的硅电子材料产业集群。东南翼:重点发展以玉溪、红河、文山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

多点:利用好原有电子信息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基础,结合未来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领域进一步开放合作的前景,依托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红河蒙自综合保税区、德宏瑞丽对外开放先行试验区等产业载体,重点打造先进制造、出口加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3大产业集群。

二、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用工需求方面

(一)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劳动力留在省内就业

近年来,人社部门不断加大企业招聘信息的宣传,线上、线下不间断推送包括信息制造业需要的招聘信息,畅通就业招聘渠道。2021年,省人社厅制定印发了《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第五次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的通知》,在全省全面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推送、大宣传、大输送”五个一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线上”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等网络平台集中推送;“线下”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全国性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邀请人力资源机构、各类企业、包括省内电子信息制造业组团到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企业招人、为群众谋岗,帮助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劳动力获得不少于3个以上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

截至今年3月,云南省各州(市)县(市、区)人社部门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活动3515场,归集岗位信息273.74万个,向脱贫劳动力等群体推送就业岗位185.04万个,发送政策宣传材料180.87万份。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1.68万人,省内转移就业1172.07万人,为云南企业提供了较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一是然合优势资源,统筹规划结构布局。省内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在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实际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基础上,加强对中职教育资源的统筹和优化配置。截至目前,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南、滇西、滇西北6个区域职业教育园区基本形成,嵩明等13个职教园区已投入使用,入驻学校79所、学生约44万人。

二是积极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为有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深度契合云南“八大产业”“三张牌”发展,全省中高职院校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调整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契合度。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221所中职学校设置278个信息技术类中职专业,56所高职院校(含部分举办高职教育的本科院校)设置206个电子信息大类大专专业,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十三五”期间,省人社厅以高质量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做好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2020年共培养企业新型学徒20000人。秉执“立足行业、植根企业、搭建平台、合作共赢”理念,依托企业需求,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产教结合、订单式、冠名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各技工院校都采取不同的形式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育技能人才。

目前,全省共有技工院校35所,2020年共招生6.45万人、在校生16.01万人、培训社会人员29.54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其中有30个学校开设电子信息产业专业38个,培养电子信息产业职业技能人才4378人,以满足云南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工厂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非常感谢您对全省信息产业各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衷心的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5月11日

(联系人及电话:陆红兵  63518162)



【打印正文】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