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1082300000334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1-08-23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对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4000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8-23 浏览次数: 【字体:


云工信中小﹝2021﹞233号


对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400057号提案的答复

省工商联:

感谢贵单位对我省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指导。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民营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提案》(第120400057号被确定为政协云南省委员会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重点提案,交由我厅主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办。对提案提出的6项建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会同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并于6月21日至24日先后赴大理州怒江部分中小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8月12日,经与提案者单位省工商联商定,并提请省政协提案委同意召开了提案面商会,会上,大家充分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答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全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深挖用工潜力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完善法规体系。2020年,开展《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工作,经过广泛调研借鉴、反复征求意见、充分论证评估,《条例》现已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7月29日审议通过,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2、完善政策体系。2020年,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工作措施》,正在起草《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措施》,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完善政策体系,缓解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

3、编制发展规划。启动《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在全面收集各州市和省级相关部门材料的基础上,开展重点州(市)实地调研,并分批次与省级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商协会和企业家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6场,现已通过省工信厅党组会议审议报请省政府印发实施。《规划》(送审稿)围绕实现2025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的目标,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方向,细化了工作措施。

(二)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1、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全省已形成以2000户左右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为基座、100户民营“小巨人”企业为骨干、35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塔尖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金字塔”培育体系,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数居西部12省份第四位。集中政策资源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近3年,仅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就累计安排专精特新企业补助1.37亿元。8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获贷款14亿元,并均列为省级领导挂钩帮扶重点企业名单。

2、推进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工作,2020年,944户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79户企业备案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已达464家,其中20家通过国家级认定。启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认定工作,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第一批已创建4家。

(三)着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

2020年,成功举办“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在线展,104个国家和地区、31个省区市的10451家企业和6024家专业买家注册参展参会(其中境外企业2029家、占比19.41%,境外专业买家1634家、占比27.12%);会期进出口贸易签约金额810.05亿元,投资合作类项目签约金额774.86亿元,B2C销售额8.56亿元。南博会数字化展会平台免费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2D展位以及电子签约、云直播、云会议等服务。“十三五”期间,先后组织110余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会,达成合作意向金额累计达2.38亿元。举办“千企万户上直播,万千云品出云南”直播带货活动,70多户企业参加,80多万人次点击直播。

二、大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人才服务水平

(一)完善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将个人创业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将组织起来合伙创业的最高额度从75万元提高到110万元。对还款信用好,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创业者给予最多不超过3次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加大对优秀创业项目后续扶持力度。

(二)加大力度,狠抓创业政策落实

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联合工商联、工青妇、银行等部门,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2020年,全省通过“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共扶持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10类扶持对象创业8.79万人(含小微企业165户),发放贷款134亿元,实现带动(吸纳)就业22.7万人。“十三五”期间,全省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均属于民营企业)1942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92亿元,促进小微企业吸纳就业4.67万人。户均获得贷款185万元,户均吸纳就业24人。加大大学生重点群体创业扶持力度,专项安排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对毕业3年内(含毕业学年)在省内创业大学生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创业补贴。2020年共完成扶持大学生创业521人,拨付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1500万元。全省共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1.4万人。

(三)搭建平台,做好重点领域创业服务

实施“省级创业园区升级计划和社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工作。经园区申报、县区初评、州市评审推荐、省级专家组实地评审,完成了3个项目升级计划和4个社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评审认定工作。通过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吸纳劳动者自主创业,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孵化服务。

(四)营造全社会创业创新氛围

省人社厅联合发改、财政、共青团等部门开展了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组织7个项目代表云南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共中参赛的扶贫项目获得大赛二等奖,6个项目获得“创翼之星”。省工信厅联合省财政厅、昆明市人民政府组织385个项目参加2020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云南区域赛。前三名均被“疫情防控”类项目包揽,2个项目获全国优胜奖;动员28个军创项目参赛,助力退役军人在创新创业征程上勇立新功、再启新篇。圆满完成2020年省创新创业大赛工作,646户企业、179团队个报名(企业报名数居全国第11位,西部地区第2位),192个项目获奖,35户获奖企业参加全国行业总决赛。

)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人才服务水平

1、优化就业服务。以中小企业为抓手,上下联动,协同发力攻坚举措,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推送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多轮人才供需对接服务活动,2020年,省工信厅与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了“2020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全省共举办将近80余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组织7063多家企业提供21万个岗位,为17.2万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精准化就业服务,签约及达成意向人数达5万人。其中,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共有5928家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岗位信息26.95万个,签订就业(意向)协议2.79万人。有效促进了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等群体就业创业。

2、服务重点企业,强化复工保障。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时间建立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设立“人社服务专员”服务制度,组织3286名人社服务专员,开展对参保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摸排,共摸排14.1万户企业。重点对生产重要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保障城市运转等疫情防控相关企业,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等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相关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用工规模大的相关企业实行“点对点”常态化服务保障,有力助推了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期间,为我省66家重点企业纾解招工难的问题,共为企业解决用工9079人,涉及用工工种103个,极大缓解了我省重点企业阶段性招工难的问题。

三、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增强创业吸引力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2020年《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出台后,建成与国家平台对接、联通从省到村的五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全省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95%、全程网办率超44%,压缩承诺办理时限67.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2.1%。持续拓展升级我省“一部手机办事通”,实现1363个事项“掌上办”,办件量超过1亿件。同时,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现已清理完成不符合要求的规章3件,正按程序废止和修订的有83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首次全面系统公布省级和省级以下政务服务事项,出台《云南省政府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分三次调整617项行政权力事项,全省行政权力事项从1422项精简至727项,减少了48.9%。加大向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赋权力度,市场主体对改革总体满意度超过95%。

2、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020年,出台《云南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并于2021年3月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活动2017年,《云南省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方案(暂行)》印发,由省工商联会同省考评办等有关部门,连续四年组织全省8000余家民营企业对各级30个政府职能部门开展评议工作,评议工作情况和评议结果报省政府,并反馈各被评议部门,此项工作在全国首开先河,在2020年国务院督查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时作为先进典型予以通报。开展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由省政府牵头每年针对各州(市)开展营商环境“红黑榜”评议,并进行公示和限期整改,全省上下齐抓亲清政商关系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2016年,出台《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明确要求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2户以上重点民营企业,重点帮助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领导岗位变动,动态调整挂钩联系企业名单。目前,全省4168位省、州市、县三级四套领导班子挂钩联系8776户企业,到企业走访调研了3.59万人次,协调解决融资、用地、政策落实、减税降负、非公党建等方面的问题1.94万个,对重点民营企业的帮助与指导基本实现全覆盖。

3、建立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机制。2021年,省财政厅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及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等数家金融机构建立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机制。聚焦我省产业发展重点,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放大政策效应,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各州(市)梳理、推送本行业本领域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清单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对接,促进项目和资金精准对接促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落实系列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云南省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促进民间投资29条、激发社会领域投资40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双10条”、“放管服”改革10条、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岗位,持续推动发展。2020年,全省共计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3.6亿元,涉及企业42626户,惠及职工165.02万人。减免失业保险费5.46亿元,延缴企业3007户,延缴金额0.56亿元。缓缴企业87户,缓缴金额0.03亿元。2020年2月-12月,共减免企业养老、工伤保险费155.95亿元,其中,减免养老保险费138.42亿元、工伤保险费5.55亿元,为企业缓缴、延缴社保费49.26亿元。共减轻企业和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负担约116.06亿元,减轻工伤保险费负担约3.95亿元。

(三)严格司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没有变”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工作机制,保障民营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一是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工商联、商会组织经常性沟通交流机制。省工商联、省司法厅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二是构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依托省民营企业法律维权委员会和省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受理企业投诉和诉求,转送司法、行政部门协调处理。目前我省各级工商联、商(协)会共有各级调解组织100余个。三是积极开展民营企业“一对一”法律帮扶。2019年,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云南省省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与民营企业“一对一”法律帮扶名单》,结合省级领导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方案,明确安排34家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一对一”法律帮扶71户民营企业。

四、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

(一)搭建平台积极助力

立足云南实际,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合作和作用发挥平台载体,努力为人才集聚、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一是搭建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四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并在2019年将会议升格为省委、省政府主办的国际性人才交流会议。先后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多家国(境)外引智机构、12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加洽谈。仅2019年就签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协议30余个,合作项目30余个,协议总金额4.5亿元人民币。二是搭建引才平台。从2019年开始,以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场招聘会为主,统筹选调生政策宣讲工作,形成招才引才合力,打造引才品牌。在北京、四川、重庆、陕西等地举行招聘会,已引进及待确定人才累计568人,其中博士103人、硕士351人、本科114人。2020年,组织开展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网络云选会,全省453家企事业单位发布4218个岗位、12000多名各类人才需求,收到简历24000余份,吸引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54人。

(二)聚合政策重点发力

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重点聚焦经费保障、创新创业、服务支撑、后续支持、平台搭建5个方面,着力为人才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有可比竞争优势的支撑保障。特别是从经费支持上看,既给予入选人才一次性工作生活补贴(最高200万元)和特殊生活补贴(最高每年20万元),同时给予项目经费支持(最高3000万元)和专项培养经费支持(最高1000万元),5年预计投入近200个亿。针对产业发展,专门设置产业人才(引进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两个专项,配套以及专项编制、研修访学、职称单列、科学家工作室、专项资金、人才配偶子女考核直聘等7项支持政策。所有专项不区分体制内外、编制身份、刚性柔性,均可进行申报获得支持。2018年首次申报,共930名人才入选两个计划,超过近10年省级培养引进人才计划入选人数总和。实施3年来,共2794人入选,其中产业人才52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93人,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两个计划”产业人才、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首席技师专项针对园区重点倾斜,每年评审计划的10%专项用于各类园区,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建设。研究制定《云南省柔性引才办法》,建立5个“柔性引才基地”,每年配套300万元专项经费,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等10种方式柔性汇聚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发展。2020年10月,在弥勒创新建设集学术假期、智力服务、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和高端论坛等功能为一体的云南省高层次人才休假基地,打造引才聚才新平台。借力区域帮扶合作机制,在滇中新区组织开展上海市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持云南行活动,引进上海等地人才开展“乡贤”智力服务云南计划。

(三)做实服务营造氛围

2017年以来,省领导每年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各州(市)党委、政府将组织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党委常委会年度议事日程;积极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建言献策。省人大、省政协通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企业家座谈会等形式,邀请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推动政企沟通,促进政商关系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制定出台《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办法》,在13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7项绿色通道服务。不断健全人才任职、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等工作生活配套。专项制定高层次人才医疗就诊办法,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优于厅级干部的医疗保障。实行人才税收优惠政策,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人才奖励、激励、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探索高层次人才礼遇制度,进一步营造尊知重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积极营造氛围环境。2020年开展第五届“兴滇人才奖”表彰奖励评选工作,从736名申报人中评选产生20名获奖人选。在4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有3名是民营企业家。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表彰奖励大会,传递党委政府“四个尊重”意识,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围。

五、以培养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抓手,破解我省人才紧缺问题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企业提高软实力

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我省重点培育产业需求,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0年,全省培训160.67万人次,企业职工66.71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4.39亿。二是实施失业保险支持技能提升“展翅行动”。2020年,全省累计向33035名企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5736.14万元。三是大力开展以工代训促稳岗就业。为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对中小微企业新吸纳就业开展以工代训,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2020年,组织以工代训1.41万人次,发放补贴2705.94万元。

(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人才素质

加强民营经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申报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专家服务基层科研工作站,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持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大力提升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素质。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34个培训班,培训人数3745人次;举办民企沙龙10期、高管论坛14期,组织线上培训超过2000人次,点击量超过5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培养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预期目的。

(三)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我们以高质量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做好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秉执“立足行业、植根企业、搭建平台、合作共赢”理念,依托企业需求,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产教结合、订单式、冠名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健全“办学即办企、招生即招工、上学即上班、毕业即就业”的体系。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兴滇技能人才、云岭首席技师、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等获奖者。特别是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技工院校培养出的技能人才获得了金牌,实现了我省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奖牌零的突破和金牌零的突破。“十三五”期间,我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竞赛、培训、深造、传帮带等方式,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和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中,我省参赛选手共获得11铜以及16个优胜奖,12个项目的12名选手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10名参赛教师共获得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在全省技工院校中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能力素质强,既有真材实学又热爱技工教育,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际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骨干队伍。

六、培育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提升高层次人才吸纳度

(一)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强化和提升企业的财务、质量、安全、用工、信用、风险等基础管理水平。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企业健全企业技术标准,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支持企业开展质量品牌建设,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证能力。推动企业实施数字转型,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互联网+制造”转型。支持企业参与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创建中小企业数字化创新示范园。

(二)注重对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培养、教育和引导

近年来,省工信厅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开论坛”等不同方式方法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帮助民营企业家树牢新发展理念、更新知识储备、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在省外,先后走进了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省外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在省内,与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共同组织了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高质量、高规格培训,来自全省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驻滇异地商会和行业商会负责人近300人参加。培训班主题鲜明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方式多样,受到各方面好评。“十三五”期间,省工信厅组织开展的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家培训超1000人,包括一大部分准备接班、正在接班的“创二代”、新生代企业家等等,以求培育出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七、下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将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认真落实好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调查研究,倾听企业呼声,采纳社会各界意见,改进工作方法,大力推进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我们将推动一个条例、一个规划落地、落实,以条例和规划的引领作用,引导全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我省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奠定基础。

二是我们将狠抓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为提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提供支撑。今年起实施新政策后,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加大,门槛进一步降低,我们会结合云南实际,联合有关部门加强新政策的宣传,积极开展政策业务培训,狠抓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落地,畅通小微企业帮扶渠道,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企业服务水平,助力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三是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稳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告知承诺制改革,着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为提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创优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全程网办”率,加快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迭代升级,大力推进“跨省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支持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坚持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开展好营商环境评价。持续推进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落实与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交流制度,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持续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组织举办民营经济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通报有关情况,聚焦发展难题,共商解决办法,共谋发展大局。持续加强对民营经济领域“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整治,确保投诉举报问题“件件有交代、项项有结果”。推动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优良环境。

四是我们将继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氛围,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提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创造活力。以书记抓、抓书记形式开展州市书记和县市区书记亲自抓一件人才工作示范的做法,推动州市人才工作破题,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完善管理方式方法,更好支持服务人才。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行“一人一策”等灵活引才政策,全面推开人才服务AB卡项目建设,构建人才数据信息化互联互通,提升改进专家人才休假模式,精准优质服务人才。

五是我们将推动各个产业聚集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服务体系建设,聚焦首席技师、技能大师、高级技工等高精尖技术人才,全力打造新型工匠队伍。为提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做好储备培育一批云南省首席技师、工匠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等高级技能人才,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

六是我们将继续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和管理手段先进化为提升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筑牢基础加快提升企业家素质,加大新生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持续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行动,组织优秀企业家赴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学习交流。

最后,再次感谢省工商联及政协代表长期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你们的关注和参与。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814

(联系人及电话:彭莉  63512663

【打印正文】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