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70500000285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2-07-05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3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7-05 浏览次数: 【字体: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12050357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

您们提出的《推动云南省重点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2050357号)的提案,已交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和我厅分别研究办理,现结合我厅职能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您们的提案指出我省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协同发展中存在发展质量不高、不均衡不协同、科技支撑不平衡等问题,并提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和协同发展、拓展省内区域和对外合作机制、建立工作推进和落实机制等建议。提出的相关问题中肯、建议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对云南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精准把握。您们对云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我厅忠心感谢,相关建议我们将充分吸收借鉴,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着力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

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精神,落实产业强省建设战略部署,通过持续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云南现代制造业体系,不断增强全省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持续壮大支柱产业。围绕全省制造整体功能布局,以调优存量、做强增量、提升质量、扩大总量为主线,推动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量质齐升。烟草行业积极推动烟叶提质升级,推进卷烟品牌结构优化,精心打造优强品牌体系,加快数字烟草建设,巩固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发展烟草配套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做优做长精深加工产业链,着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食品工业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为突破口,推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着力提升高原特色食品精深加工水平、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构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智能制造体系、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为重点,整体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迈进。化工产业坚持绿色安全发展总基调,突出高科技、高效益、低排放、低风险产业导向,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园区安全水平,加强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钢铁产业着力优化整体布局,深化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增强创新能力,推动钢铁产品结构优化,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条。建材产业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全面提升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特色消费品制造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集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创新创业生态,提升产品质量。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技术有前景、产品有市场、云南有基础”的原则,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着力点,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新材料产业以延伸链条、补齐短板、争创集群、打造品牌为着力点,聚力拉长优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企业梯队,构建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促进生物制药领先发展,加快现代中药转型发展,推动化学仿制药突破发展,积极布局医疗器械,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种。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能源电池、高原电力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物流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先进冶金设备、高效节能与先进环保装备等优势领域,积极培育智能检测装备等新兴领域,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融合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

   此外,我们按照有绿色能源优势、有发展基础、处于较好赛道、有绿色资源优势、有区位优势等原则,选择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等若干产业链,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按照一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小组、一个行动方案、一个配套政策的机制,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形成全省大抓产业的工作合力。如:发挥云南绿色能源绝对优势,做大做强绿色铝、硅及大数据中心产业。绿色铝产业围绕“电解铝/再生铝—铝加工—铝应用”,加快发展下游铝加工及铝应用,积极发展建筑用铝、包装用铝、装备用铝等高端用铝。绿色硅产业围绕“硅光伏、硅化工、硅电子”等细分领域,优先补齐硅光伏产业链,推动硅光伏产业链向电池片、组件及其配套延伸,着力构建硅化工产业链,大力培育硅电子产业链。大数据中心产业聚焦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层,重点发展光磁一体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边缘数据中心,长期重点选择发展国际大数据中心。优选处于较好赛道行业,突破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以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前端电池材料为切入点,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实现全省电池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

二、推动产业均衡协发展

(一)优化全省制造业整体布局。紧扣“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按照“一核、一圈、一带、多点”的产业园区空间规划,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着力在滇中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在沿边地区构建开放合作示范区,在滇西和滇东北地区建设联动发展承载区,优化全省制造业整体功能布局。

(二)强化各州市产业发展定位。围绕全省制造业整体功能布局,进一步强化各州市产业定位,引导各州市聚焦主导产业,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昆明市重点发展新材料、大健康产业(生物医药、生命科学、保健食品)、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曲靖市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绿色化工等产业。玉溪市重点发展烟草及配套、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楚雄州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红河州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绿色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外向型加工等产业。保山市重点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特色消费品等产业。文山州重点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产业。临沧市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消费品、新材料、生物医药、外向型加工等产业。德宏州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消费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外向型加工等产业。普洱市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消费品、生物医药等产业。西双版纳州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消费品、生物医药、外向型加工等产业。怒江州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绿色建材、特色消费品、新材料等产业。大理州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消费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产业。昭通市重点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绿色化工、前沿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丽江市重点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绿色建材、特色消费品、生物医药等产业。迪庆州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绿色建材、新材料、特色消费品等产业。

(三)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紧扣全省制造业整体布局和各州市产业发展定位,推动园区优化提升和提质增效,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一是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方向,深入推进园区产业布局优化提升。二是以提升园区的综合效能为核心,健全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园区运营模式、完善园区监测考核体系,推进园区管理机制提升,推动各部门分工合作、高效协同。三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园区与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和公共服务配套。四是构建完善园区科技创新平台与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园区集聚创新要素能力。五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三线一单”约束,推动园区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散乱污”企业处置,优化产品结构,促进园区资源综合利用。

三、推动产业有序承接和协同发展

(一)强化招商引资。一是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立足云南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瞄准重点区域的重点企业,制定精准对接方案,比如以绿色能源、资源优势来招商,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二是加强省级部门、州市政府、工信部门、产业园区系统化协调,推动招商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是围绕“链主”企业排出招商时间表、路线图,实施“一把手”带头招商,精准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的龙头项目。

(二)推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一是加强统筹。推动各州市以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内分工和国际合作。二是推动产业园区在严守生态保护底线,严防跨区域污染转移和落后产能转移的同时,综合考量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情况,因地制宜打造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与配套服务,着力构建区域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协同发展格局。

(三)搭建高规格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商洽会、工博会、进博会等平台载体,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工业和信息化合作、滇粤、滇沪对口帮扶等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我省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有关省市的交流合作,组织区域内重点产业、优势企业对接合作,促进东部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和市场优势与云南绿色能源、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

再次感谢对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关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5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发展规划处  牛润利   63512102)

【打印正文】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