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70500000286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2-07-0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300号提案的答复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12050300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云南省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云南制造业及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2050300号)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结合我厅职能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您们提案所提出的我省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中肯,对策建议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了对云南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精准把握。您们对云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我厅忠心感谢,相关建议我们将充分吸收借鉴,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2021年推动制造业发展所做工作
2021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大抓产业、主攻工业”部署要求,持续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千亿台阶。狠抓经济运行调度,全力克服“两高”、“双控”、电力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困难挑战,建立重大工业信息化项目综合协调推进机制、运行投资调度工作专班、制造业全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加强重点州市、重点企业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总数达到450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全部工业增加值跃上新的千亿元台阶,达到6555.76亿元,占GDP比重为24.15%,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实现十年来首次回升。
(二)绿色铝硅成为新的千亿产业。按照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强重点产业谋划,制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保山通威一期、曲靖晶澳二期、能投有机硅一期等项目相继投产,山东魏桥193万吨电解铝产能转入工作有序推进,全省建成电解铝产能538万吨,建成多晶硅产能5万吨、单晶硅棒93GW、单晶硅片99GW、有机硅单体20万吨,绿色铝硅产值突破1100亿元,成长为新的千亿产业。
(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新突破。促成中国出版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与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与上海、福建工信部门及京东、商汤科技、东旭集团等13户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拟投资额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全省共签约工业和信息化项目485个,协议投资额2605亿元。狠抓项目谋划开工建设投达产,按立项、土地、能评等8要素标准服务项目落地,以典型引路法推进典型示范项目,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新东旭集团我省首个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等一批项目投产运营。
(四)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研究制订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曲靖经开区、安宁产业园区试点项目加快推进。扎实推动园区优化提升,开展省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审查,强化园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52家。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产业集群,积极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认定9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标(竞赛)初赛”中,我省“滇中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中标晋级。全年,新增百亿元园区2家,园区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
(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日益深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通5G基站5.2万个,完成边境信息通信网络保障能力百日攻坚行动,30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5G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新基建”,推动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工信部批准建设,扎实推进“5G+”融合创新应用。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上云上平台”中小微企业超过7万户。
(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推进。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全面出清重点工业行业淘汰类产能。大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国家及绿色工厂16家、绿色工业园区1个、绿色设计产品17中、能效领跑者企业4户,安宁、东川、兰坪和个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全面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进能耗“双控”,加强工业节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4%。
二、下步工作考虑
针对致公党云南省委提出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着力在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产业强省建设,狠抓重大项目,强化招商引资,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协同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破解要素制约等方面做好工作,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着力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精神,落实产业强省建设战略部署,通过持续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云南现代制造业体系,不断增强全省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持续壮大支柱产业。围绕全省制造整体功能布局,以调优存量、做强增量、提升质量、扩大总量为主线,推动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量质齐升。烟草行业积极推动烟叶提质升级,推进卷烟品牌结构优化,精心打造优强品牌体系,加快数字烟草建设,巩固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发展烟草配套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做优做长精深加工产业链,着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赋能。绿色食品工业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为突破口,推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着力提升高原特色食品精深加工水平、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2.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构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智能制造体系、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为重点,整体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迈进。化工产业坚持绿色安全发展总基调,突出高科技、高效益、低排放、低风险产业导向,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园区安全水平,加强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钢铁产业着力优化整体布局,深化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增强创新能力,推动钢铁产品结构优化,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条。建材产业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全面提升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特色消费品制造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集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创新创业生态,提升产品质量。
3.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技术有前景、产品有市场、云南有基础”的原则,以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为核心,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着力点,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新材料产业以延伸链条、补齐短板、争创集群、打造品牌为着力点,聚力拉长优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企业梯队,构建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促进生物制药领先发展,加快现代中药转型发展,推动化学仿制药突破发展,积极布局医疗器械,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种。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能源电池、高原电力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物流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先进冶金设备、高效节能与先进环保装备等优势领域,积极培育智能检测装备等新兴领域,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融合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
(二)推动产业强省建设。按照有绿色能源优势、有发展基础、处于较好赛道、有区位优势等原则,选择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等若干产业链,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按照一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小组、一个行动方案、一个配套政策的机制,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形成全省大抓产业的工作合力。
1.发挥云南绿色能源绝对优势,做大做强绿色铝、硅及大数据中心产业。绿色铝产业围绕“电解铝/再生铝—铝加工—铝应用”,加快发展下游铝加工及铝应用,积极发展建筑用铝、包装用铝、装备用铝等高端用铝。绿色硅产业围绕“硅光伏、硅化工、硅电子”等细分领域,优先补齐硅光伏产业链,推动硅光伏产业链向电池片、组件及其配套延伸,着力构建硅化工产业链,大力培育硅电子产业链。大数据中心产业聚焦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层,重点发展光磁一体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边缘数据中心,长期重点选择发展国际大数据中心。
2.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优做强烟草、有色金属新材料、稀贵金属、炼化一体化、精细磷化工产业。烟草产业以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卷烟工业新优势为核心,围绕烟叶种植、烟叶复烤加工、卷烟生产制造、卷烟市场营销和烟用辅料保障五大环节,扬长板补短板,加快建设数字烟草,加强科技创新,做强做优做大卷烟品牌,持续优化提升卷烟产品结构,推进卷烟产品创新。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针对铝、铜、钛、锡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做大做强稀贵金属、锡、钛、锗、铟、液态金属等产业,大力发展下游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填补空白、抢占市场先机。稀贵金属产业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基建领域重要装备、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以发展精深加工材料和终端应用环节为主,进一步延长铂族、金银、锗基、铟基、钛基、稀土新材料链条,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炼化一体化产业通过“减油增化”,推动产业从石油炼化向“炼化一体化”转变,以千万吨炼油项目为基础,延伸下游乙烯、丙烯、高端聚烯烃、碳四烯烃产品链,积极向清洁油品、基础有机原料、大宗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端应用材料六个方向发展。精细磷化工产业推动“矿化一体、湿热并举、酸肥盐有机延伸”,做大做强绿色磷复肥、精细磷化工产业,重点打造精细磷化工产业集群,优化磷复肥产品结构,推动产品质量升级,积极发展磷化工下游氟化工。
3.优选处于较好赛道行业,突破发展新能源电池、生物制品、中药和大健康产品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以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前端电池材料为切入点,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实现全省电池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生物制品产业突出疫苗产业引领作用,创新发展新型疫苗品种;依托重大项目快速提升血液制品产业规模;开拓发展抗体、细胞治疗、蛋白药物、体外诊断等生物制品新领域,重点打造疫苗和血液制品产业基地。中药和大健康产品产业进一步挖掘中药优势及具备潜力的品种,大力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饮片、中成药、特色天然提取物、中药保健品、健康日化品等中药和大健康产品快速发展,
4.发挥云南绿色资源优势,做特做精核桃、咖啡、橡胶产业。核桃产业聚焦核桃乳、核桃油、核桃蛋白和肽、核桃系列休闲食品等产品做强核桃精深加工。培育大、中、小核桃加工企业梯队,突出头部企业引领带动,推动龙头企业加强与分销体系较健全的全国知名企业合作,打造以核桃为重点的核桃全产业链深加工企业集群。咖啡产业以提升品质为核心、以精品化为方向,打牢咖啡加工基础。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云南落地布局和推动云南咖啡在终端发展,提升“云咖”规模。围绕贸易、消费、科研布局,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全省咖啡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橡胶产业以精深加工作为产业发展重点,主要发展乳胶制品(包括浓缩胶乳)、高端轮胎用胶、特种胶等3种产品,推动橡胶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影响力,加强边境对外合作开发,优化整合境外天然橡胶资源。
5.立足云南独特区位优势,推动发展纺织服装、智能终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发挥外向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云南蚕桑资源优势,大力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丝绸、纺织、服装、制鞋产业,积极发展纺织服装出口导向型产品,全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基地。智能终端产业承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支持领军企业重大项目投产和扩产,迅速提升智能终端产能,推动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手机产业生态圈。
6.紧盯全球全国趋势,跟进发展一批未来产业。加快谋划电子产品进出口加工制造、无人机、卫星应用等产业,超前研究谋划一批未来产业。紧盯全球全国数字化趋势,谋划打造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
(三)狠抓重大项目。一是发挥省级重大项目综合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完善投资调度和全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按项目立项、土地、能评等8要素标准,集中解决各类问题。二是集中力量推进标志性项目,紧紧围绕5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用电、用水、用工等要素保障,抓紧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3个100”等项目,确保完成工业投资目标任务。
(四)强化招商引资。一是以东部的企业、技术加我省的原材料,比如以绿色能源、资源优势来招商,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加强省级部门、州市政府、工信部门、产业园区系统化协调,推动招商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二是围绕“链主”企业排出招商时间表、路线图,实施“一把手”带头招商,精准招引国际国内和民营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大型国企央企。
(五)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一是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开展规划提升、标准研制、机制创新等专项行动,在滇中地区选择10个左右园区试点开展标准化园区建设。理顺体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和公共服务配套,实行与“亩均效益”紧密挂钩的财政资金和土地资源配置激励政策。力争新增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园区2家、超500亿元园区2家。二是打造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力争年内建成1-2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到2024年建成10个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六)推动协同创新。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与科研院所合作,在我省制造业特色优势领域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度,在全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上有新突破。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上有新成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补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短板。
(七)加快数字化转型。一是强化数字“新基建”项目管理,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实施5G应用“扬帆”云南行动计划。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提升数据安全水平。二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培育5个工业互联网特色示范平台,组织实施20个智能化升级重点项目,新增1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打造1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三是推动数字产业化,谋划推进中国面向“两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半导体材料、智能终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
(八)破解要素制约。建立“省、州市、园区管委会、项目业主”四个层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随时研究、协调解决问题的项目服务模式。以线上调度(月初、月中)、现场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立项、土地、林地、环评、能评、电力、资金、其他”8大要素,实现项目调度、问题梳理精准化。积极协同省级要素保障部门,通过邀请相关部门参与现场调研、参加项目推进协调会、行函交办等方式,不断创新项目调度及服务方式,助推用能、用工、能耗、土地等要素资源向重大项目倾斜、聚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早日落地投产见效。
再次感谢对制造业发展工作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关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5月11日
(联系人及电话:发展规划处 牛润利 635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