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依申请公开
索引号: ynsgxw-1-1360 发布机构: 云南省工信厅
生效日期: 2007-07-24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政策文件

搞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07-07-24 浏览次数: 【字体:

2006618日)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最近我省组织开展了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推荐活动。现在,此项工作已基本告一个段落,通过组织这次评审活动,我们对我省工艺美术业的情况有了新的了解。期间,委领导对如何进一步搞好评审推荐工作多次提出要求。结合对这次评审工作的总结和委领导讲话精神的学习和理解,本文从促进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进一步做好评审组织工作的思考。

一、云南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具有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尤其是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制作过程中,属于“无烟产业”,不需要消耗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生活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的需要;符合进一步丰富、美化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要求。

自古以来,云南省多民族聚居,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各民族在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通过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创造了品类繁多的手工艺术品。云南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创造过许多精品名品,存誉古今。

陶器生产是云南最早的手工艺,距今已有大约4000年的历史,特别是创于清代的建水紫陶,被誉为“陶中一秀”,评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迪庆尼西乡的黑陶,至今还沿袭着一千多年前的民间制陶工艺。

云南金银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云南的青铜器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云南的铜工艺生产已有2000多年历史。云南个旧有“锡都”之称,个旧锡工艺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迄今久盛不衰。斑铜工艺品是云南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斑铜的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瑰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早在明清时期,云南斑铜就已作为云南向朝廷进贡的珍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里,斑铜作为主要陈列品展示了它隽永的艺术魅力。历年来,云南斑铜工艺品多次在国内国际上获奖,曾多次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外国元首和贵宾。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炉、孔雀明王、如来佛祖等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珍品永久收藏。乌铜走银(金),最初源于滇南石屏。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初创,至今已有约200年的历史。乌铜走银(金)就是在黑铜的表面先镂刻出精美的纹饰图案,然后在阴刻的纹饰内镀上银(或金),使其在庄重深沉的黑底上衬托着银()光闪闪的灿烂饰纹,即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使工艺品显得雍容华贵、瑰丽多姿。

云南民族刀剑自古有名,明代产生了著名的阿昌族户撒刀,一直留誉至今,达到了“柔能环腰如带、坚可削铁击石”的工艺水平。

剑川木雕产于大理州剑川县,始于公元十世纪。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技艺。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故以浮雕为多,现已发展到艺术价值很高的木雕工艺品。尤其是云木雕花镶嵌大理石家具,用优质硬木精心雕出龙、凤、狮、孔雀、梅花等传统图案,制成桌、椅、茶几等各种家具,再镶嵌上苍山特产的彩花大理石,显得古朴大方、新颖高雅、富于民族特色,成为既实用、又华美的艺术品,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出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云南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以腾冲、瑞丽、芒市等地为依托的珠宝玉石集散地。珠宝玉石正成为云南的一项大产业而逐渐兴起,驰名中外。

云子即云南围棋子,最初产于云南永昌府(今保山),古称“云扁”、“云窑子”,现在昆明生产,是驰名中外的弈棋佳品。白子洁白似玉,润而发光,色如嫩牙,晶莹可爱;黑子乌黑透碧,照光而成墨绿色,且周边有一种神奇的碧绿光环,但着盘则呈黑色。捏在手指上冬天感到暖和,夏天感到凉爽,深受国内外围棋爱好者所珍爱。

云南蜡染远在汉代就有大量生产,史称“瑶斑布”,“五色斑布”,是苗、瑶、布依、彝、白、哈尼等民族的传统手艺,用特制的蜡刀或笔,蘸上融化的蜡液,在布帛上描绘成图,而后入靛蓝缸中浸染,无蜡处部分染透蓝色后捞出,煮沸脱去蜡质,即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

民族服饰作为“辨族别异”的标志,在云南显得格外变幻无穷,丰盛灿烂。云南境内居住着28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的差异,在服饰上形成了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特征。

云南是个歌舞环绕的热土,而如今蜚声海内外的纳西古乐,据史载也有700多年历史。据初步统计,云南民族乐器多达200多种,其品种之多,型制之特,居全国冠首。

以上所述仅是云南传统手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远非全貌。但足可见云南传统工艺美术历史之悠久、技艺之精湛。云南具有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资源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化率非常低,市场占有率还很小。当然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它的产业化,其本身必须强调在注意保护的同时,进行适宜性开发。

从本届评审会期间收到的申报材料和参展作品看,大师申报者的参展作品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展现了云南传统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反映了各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提升今后评审推荐工作的水平

当前,我省传统工艺美术正呈现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适时对民族民间艺人进行“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认定),有利于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我省工艺美术人才,有利于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促进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在今后的评审推荐工作,建议从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

  (一)扩大新闻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媒体网络发布信息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评审知名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调动工艺美术大师申报者、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博物馆等多方面的积极性,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为工艺美术大师的推荐和评审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改进组织评审方式,走社会化的路子。目前,评审的方式主要是“政府组织,专家评审”,今后,可以考虑采取“政府制订规则,社会化运作,公开化评审,爱好者投票,专家行业点评”等方式,参照目前比较知名、社会公认的评比方式,提高评比推荐的市场化、社会化方式,与电视台等媒体合作,让全省的每一个工艺美术爱好者都可以参与评审推荐。

  (三)搭建行业协会平台,集聚多种社会资源。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积极性,组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依托行业协会的优势,发挥其协调作用,以协会为平台,聚集专家、大师申报者、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各方面资源,促进云南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向规范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四)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提高申报水平。一是扩大申报范围,通过层层动员,将代表我省工艺美术技艺水平的工作者和作品尽可能都推荐上来,力求做到全面、完整;二是依靠基层提前把关,将资格审查关口前移,力争参加省级评审的都是精品,避免鱼目混珠。

  (五)分类建立专家库,提高专家评审水平。进一步充实扩大评审专家队伍,按照大类设专业专家组,作品先通过专业专家组初评,再由综合专家组进行综合复评,提高每个大类的专业性水平,确保综合组最终把关和平衡。

  (六)完善评审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一是在网上发布参评人员及作品简介,或在类似博物馆的适当场所提前展示参评人员个人情况及作品;二是进一步公开监督程序,强化社会监督,在邀请省监察部门派员监督、领导小组内监督和委内监察室监督的同时,还可以邀请公证人员参加评审推荐并作公证,提高社会公信度;三是努力使评审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在评审推荐会议前后,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广泛宣传,让参评人员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评审规则。在评审推荐会议上,可以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记者,列席评审推荐全过程。

  (七)引导工艺美术产业的市场化及产业化发展。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调动工艺美术企业的积极性,将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作为企业打造品牌的重要组成,引导企业支持大师评审活动,并引导企业将生产的产品市场化,将资源转化为与现代社会消费相适应的旅游文化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贡献力量。
【打印正文】 【字体: